浪涌(冲击)抗扰度测试是评估电气电子设备在遭受雷击、开关操作等瞬态过电压 / 过电流冲击时,抵御功能异常或损坏能力的重要电磁兼容(EMC)测试项目。以下从测试背景、标准、项目、方法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详细说明:
一、测试背景与目的
干扰来源:自然因素:雷击导致的感应过电压(如电源线、信号线感应雷电流)。
人为因素:电网开关操作(如变压器合闸)、感性负载断开(如电机启停)产生的瞬态浪涌。
测试目标:
验证设备在浪涌冲击下能否保持正常工作,或仅出现可恢复性故障,避免因浪涌导致硬件损坏、数据丢失或功能失效。
二、主要测试标准
1. 国际与通用标准
IEC 61000-4-5: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浪涌抗扰度测试基础标准,规定测试等级、波形及评估方法。
GB/T 17626.5:中国等同采用 IEC 61000-4-5 的国家标准,适用于各类电气电子设备。
2. 行业与区域标准
汽车电子:ISO 16750-2:汽车电气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测试,针对车载设备的浪涌抗扰度(如 12V/24V 电源系统的瞬态脉冲)。
ISO 7637-2:汽车电路中由感性负载切换引起的瞬态传导干扰测试。
通信设备:
GR-1089-CORE:电信设备的 EMC 要求,规定通信电源端口的浪涌测试等级(如 ±4kV 共模、±2kV 差模)。
工业控制:
EN 61000-6-2(工业环境通用标准):对工业设备的电源、信号端口浪涌抗扰度提出要求。
三、测试项目与波形参数
1. 浪涌波形分类
- 波形类型
| - 标准波形参数
| - 典型应用场景
|
---|
- 1.2/50μs 电压波
| - 上升时间 1.2μs,半峰值时间 50μs
| - 电源线、信号线共模浪涌测试
|
- 8/20μs 电流波
| - 上升时间 8μs,半峰值时间 20μs
| - 雷电流耦合至线路的模拟
|
- 组合波(电压 + 电流)
| - 1.2/50μs 电压波与 8/20μs 电流波组合
| - 模拟雷击或开关瞬态冲击
|
- 10/700μs 电压波
| - 上升时间 10μs,半峰值时间 700μs
| - 户外设备(如天线、架空线)
|
- 波形类型
- 标准波形参数
| - 典型应用场景
|
---|
- 1.2/50μs 电压波
| - 上升时间 1.2μs,半峰值时间 50μs
| - 电源线、信号线共模浪涌测试
|
- 8/20μs 电流波
| - 上升时间 8μs,半峰值时间 20μs
| - 雷电流耦合至线路的模拟
|
- 组合波(电压 + 电流)
| - 1.2/50μs 电压波与 8/20μs 电流波组合
| - 模拟雷击或开关瞬态冲击
|
- 10/700μs 电压波
| - 上升时间 10μs,半峰值时间 700μs
| - 户外设备(如天线、架空线)
|
2. 测试端口与方式
电源端口:
测试共模(线 - 地)和差模(线 - 线)浪涌,等级通常为 1kV~6kV(依设备使用环境而定,如工业设备≥4kV)。
信号 / 控制端口:
针对 RS-485、以太网、USB 等接口,测试等级较低(如 ±1kV~±2kV),波形可能采用 10/700μs 或组合波。
天馈线端口:
针对无线设备天线接口,测试雷击感应浪涌,需匹配射频阻抗(如 50Ω)。
3. 测试等级划分(以 IEC 61000-4-5 为例)
等级 1:低风险环境(如居民区家用设备),≤1kV。
等级 2:中等风险环境(如商业办公楼),1kV~2kV。
等级 3:工业环境,2kV~4kV。
等级 4:恶劣工业环境(如强雷击区),≥4kV。
X 级:自定义等级,需在产品标准中明确。
四、测试设备与方法
1. 核心仪器
浪涌发生器:产生标准波形的瞬态高压脉冲,支持电压 / 电流输出及极性切换(正 / 负)。
耦合 / 去耦网络:
将浪涌信号耦合至被测线路,同时防止浪涌干扰测试系统其他设备(如去耦电容隔离电源)。
示波器:监测设备在浪涌冲击下的电压、电流波形及工作状态。
2. 测试流程
设备连接:将被测设备(EUT)接入测试系统,配置耦合网络(如电源端口使用 L-N、L-G 耦合)。
等级设定:根据标准选择测试等级,确定浪涌幅度、波形及重复次数(通常正 / 负各 5 次,间隔≥1min)。
施加浪涌:在电源 / 信号端口注入浪涌脉冲,同时监测 EUT 是否出现故障(如重启、死机、数据错误)。
结果评估:A 类:测试中设备功能正常,无任何异常。
B 类:测试中出现暂时故障,但可自动恢复(如通信短暂中断后恢复)。
C 类:测试中故障需手动重启或修复(如软件复位)。
D 类:设备硬件损坏,无法恢复。
五、典型应用场景
1. 消费电子
家用电器:空调、冰箱等电源端口需通过等级 2~3 的浪涌测试,避免雷击导致控制板损坏。
智能家居设备:Wi-Fi 路由器、智能插座的电源 / 网口需抗浪涌,防止户外线路感应雷冲击。
2. 工业与电力设备
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:电源端口需通过等级 4(4kV 以上)测试,适应工业现场频繁的开关操作。
电力仪表:安装于变电站的设备需抵抗高压输电线雷击浪涌,确保数据采集稳定。
3. 汽车电子
车载 ECU(电子控制单元):按 ISO 16750-2 测试电源端口的浪涌抗扰度(如 12V 系统的 + 40V 瞬态脉冲)。
车载充电器(OBC):防止充电过程中电网开关浪涌损坏充电模块。
4. 通信与户外设备
基站设备:天馈线端口需承受 10/700μs 浪涌(如 ±5kV),避免雷击损坏射频模块。
户外 LED 路灯: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需通过高等级浪涌测试,适应露天环境雷击风险。
六、防护设计要点
硬件防护:使用压敏电阻(MOV)、TVS 二极管、气体放电管(GDT)等瞬态抑制器件,在端口处钳位浪涌电压。
电源端口采用多级防护(如 GDT+MOV+TVS),分压分流降低冲击能量。
接地设计:
设备接地阻抗≤1Ω,确保浪涌电流快速泄放至大地,避免电位差损坏内部电路。
PCB 布局:敏感电路与端口防护器件保持距离,减少浪涌耦合干扰;电源线和地线加粗,降低阻抗。
七、测试案例:智能手机充电器浪涌测试测试端口:AC 电源输入端口(L/N-G)。
测试等级:等级 3(共模 ±2kV,差模 ±1kV),1.2/50μs 波形。
预期结果:充电器在浪涌冲击下不出现断电、输出电压异常,且测试后性能指标(如输出电压纹波)符合规格。
- 标准波形参数
| - 典型应用场景
|
---|
- 1.2/50μs 电压波
| - 上升时间 1.2μs,半峰值时间 50μs
| - 电源线、信号线共模浪涌测试
|
- 8/20μs 电流波
| - 上升时间 8μs,半峰值时间 20μs
| - 雷电流耦合至线路的模拟
|
- 组合波(电压 + 电流)
| - 1.2/50μs 电压波与 8/20μs 电流波组合
| - 模拟雷击或开关瞬态冲击
|
- 10/700μs 电压波
| - 上升时间 10μs,半峰值时间 700μs
| - 户外设备(如天线、架空线)
|